你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游戏介绍

游戏介绍

重要人物

重要人物

杨广:

    一直以来,杨广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中国古代暴君,与秦始皇齐名。殊不知,隋修运河,南北天堑变通途,为日后的唐朝盛世打下根基。正如秦修长城,使中原因此固若金汤,造就一代强汉。

    但过度劳民以致天下叛乱者,岂能不背负千年骂名?

    隋炀帝杨广所挖运河虽造福后世千余年,然其修行宫,盖佛寺,建东都,讨突厥,伐西域,征高丽,再挖运河,工程过于浩大,致使当时:“男丁不足,役使妇人”。官吏腐败,借此加倍盘剥百姓,民不堪重负。欲造反者趁机散布谣言:“我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仅为昏君要到扬州观一琼花!”于是天下皆怒,起义者斩之不尽,杀之不绝,一时间山河分裂,反隋势力纷纷崛起。

    杨广真的要观琼花么?琼花,别名昙花,岂不闻昙花一现,转瞬即谢?若真如演义中所说,是因为天降琼花,杨广得知,而后为看琼花而修运河,等运河挖到,花早谢矣!

    隋炀帝三征高丽,其实是比挖运河更重要的隋朝败亡原因。不过当时高句丽侵占中国辽东大半,隋炀帝讨伐外寇,也是任何一个皇帝都应尽的义务,所以后世一般不以此为口诛杨广的理由。

    总之,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杨广只能是个暴君,而且是弑父杀兄、淫父之妃的暴君。其实就正史来说,杨广仅有三子,妃嫔也不多。看看唐朝的正史记载吧,唐太宗李世民逼父杀兄当上皇帝,唐高宗李治娶父亲李世民之妃武媚娘为皇后,只不过大唐并末亡于其手,历史上的名声,自然就比杨广好了很多。

    尽管杨广为后人栽的树,恩泽千年,可称为前帝栽树,后帝乘凉。然栽树代价如此之大,以致改朝换代,故隋炀帝之后,皇帝再不为后帝栽树。唐朝之后,华夏气运每况愈下。

    为杨广而叹!叹隋书是唐朝人写的,唐书也是唐朝人写的!

------------------------------------------------------------

李渊:

    正史记载,李渊因箭术高超而娶得独孤皇后之姐为妻。与隋文帝、隋炀帝有了姻亲关系,故此躲过了几次官场大清洗。镇守太原后,审时度势,毅然揭起反旗,当真是:望苍天,看四方云动。弓在手,箭一出威力无穷!

    李渊交好突厥,立足山西一带,然后趁王世充与瓦岗寨打得不可开交时,占了关中长安一带,立杨广之子为傀儡皇帝,又派李仲衮、詹俊假借皇命收巴蜀,所到之处皆归附,兵不血刃。自秦、汉、晋,皆是因为先占领了关中和巴蜀,然后才能统一天下,现在巴蜀、关中皆在李渊掌握之中,争夺天下,唐自然占了极大便宜。

    随后,李渊趁王世充惨胜瓦岗寨时,派次子李世民灭王世充,擒窦建德,得了洛阳、河北,又收伏瓦岗寨群英、江淮杜伏威,大半个中国已在其掌握之中。余者皆不足相抗,天下大势已定。

    李渊能得天下,除了对时机把握得很准,还在于他有一群好儿女,女婿也是一时英杰,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本人能力不是差得离谱,当上皇帝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

李世民:

    李渊能得天下,多是李世民之功。毛主席在《沁园春•雪》提到五个战功显赫的皇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唐宗即为唐太宗李世民。以其功绩称其为千古一帝也不为过。

    天下风起云涌之时,李世民力劝李渊造反,这才有后来的大唐盛世。

    演义中李世民知人善任,足智多谋,胸怀宽广,各地豪杰都愿意归附他。

    正史中,不仅有上述优点,更英勇过人,弓马娴熟,常亲率玄甲军,每战冲锋在前,战马曾被射死数匹,自己却毫发无伤,留下了“王者不死”的传说。先定关中,又平西凉薛举,再灭王世充,擒窦建德,助李渊得了洛阳、河北。堪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其后又收伏瓦岗寨群英、江淮杜伏威,大半个中国已在其掌握之中。余者皆不足相抗,天下大势最终归唐。

    天下平定后,李世民与兄李建成争位,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李渊只得禅让皇位给李世民。

    李世民登基后耐心纳谏,勤政治国,造就历史上有名的盛世:贞观之治。

    李世民立国不久,突厥来犯,李世民身先士卒,击退突厥前锋,逼其渭水和谈。数年后国力强盛,便派李靖等人征讨突厥,将东突厥灭族,收复漠南、漠北。

    李世民晚年,认为天下大定,只有辽东尚在高句丽之手,便率军亲征高句丽,收复辽东大半。因天寒地冻,粮草不济,未竞全功而返。

    随后,李世民又想再征高句丽,激起巴蜀民变,被平。李世民担心步杨广后尘,自此暂缓再征高句丽之事,纳群臣之谏,自此每隔数年,便派勇将率精锐袭扰高句丽腹地,自此高句丽国力大哀,到唐高宗年间,被唐将李绩所灭。

------------------------------------------------------------

程咬金:

    其画像上凌烟阁,为唐朝二十四功臣之一。

    演义中,程咬金武勇过人,蛮横而不失义气,劫皇杠,三斧定瓦岗,当了大魔国皇帝,是十八路反王之首,后来将皇位让与李密,投奔李唐势力,累立功劳,是唐朝有名的福将。

    正史中,程咬金更为神勇,与王世充作战时,救起裴行俨撤退,敌人以槊洞穿程咬金之腹,程咬金回身折断其槊,将执槊之敌斩于马下,敌众大惧,不敢再追。

    降唐后,程咬金陪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玄武门之变中一马当先,助李世民夺位称皇。

    晚年率苏定方等人征西突厥,起初屡战屡胜,但是:当时高宗皇帝怕程咬金“恃勇轻敌”,为了保险,给了副将王文度一纸圣旨,让他在关键时刻可以制止程知节犯错误。可是恰恰是这道圣旨惹了祸。唐军西征一开始一帆风顺,功劳自然是身为总指挥的程知节最大,而鹰娑川一战后身为直接参战将领的苏定方的功绩也是铁板钉钉不可能抹杀,在功劳簿上身为副总指挥的王文度便显得可有可无。因此借着鹰娑川一战唐军战损较多的由头王文度使用了圣旨夺取了程知节的指挥权,这样最终击灭西突厥的话,功劳最大的便是他王文度。结果王文度指挥不当,又屠城杀俘掠财失了人心,最终灭西突厥之战未能成功。回朝后,朝廷自然不能承认圣旨是真的,宣布处死王文度,将程咬金免官,其后又任其为刺史,镇守一方,直到九十多岁高寿时才去世。

------------------------------------------------------------

杜伏威:

    演义中的六十四路烟尘之首。

    正史中,杜伏威少穷困,与辅公祐为友,当时民不聊生,二人率众揭竿而起,杜伏威作战时冲锋在前,撤退殿后,在义军很有威望。

    杜伏威占据淮南,成功击败围剿隋军,又借势占了江淮之地。成为当时天下最强的几股势力之一。

    其后,杜伏威主动降唐,自请入质长安,自此未曾生离长安。辅公祐在江淮以“营救杜伏威”之名造反,杜伏威被李渊以谋反之名杀掉。李世民即位后,为杜伏威平反。

------------------------------------------------------------

秦琼:

    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并列门神。

    演义中秦琼以讲义气闻名,号称小孟尝,捕快出身。有被迫卖马付店钱的经历,也有当元帅的风光之时。

    奉旨捉拿劫皇杠之人,为不让兄弟为难,起义造反,投了瓦岗。瓦岗败后,降唐,多次立有战功,晚年为与尉迟恭争帅印,背石狮吐血而死。

    正史中先在来护儿手下,后随张须陀征瓦岗,兵败投降瓦岗。瓦岗寨败于王世充后,投王世充,因为不耻王世充为人,降唐,多立战功,参与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位。晚年多病,曾感叹道:我平生大小二三百战,出血数斛,岂能不病?

------------------------------------------------------------

尉迟恭:

    尉迟恭,字敬德,在演义及民间传说中,他先投刘武周,后降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一马当先,助李世民夺了帝位。其后李世民夜间多有恶梦,又与秦琼为李世民守夜,使李世民心神大定。李世民随后让人画了尉迟恭与秦琼的画像挂在门前,自此夜夜平安,民间也照此效仿,年复一年,他二人便成了门神。

    史实中,尉迟恭表现与演义中相差不大,自刘武周手下投降李世民后,有人曾担心他不是真心投降,要李世民杀掉他,李世民坚决反对,尉迟恭智恩图报,自此成了李世民的亲军统领,李世民与王世充交战时,曾带尉迟恭观察地形,单雄信带兵来攻,李世民临危不惧,大笑道:“有我的弓,你的槊,天下谁可近前!”二人各奋其勇,且战且退,坚持至援兵到来,最终反而大败敌军。玄武门之变前,李元吉与尉迟恭较量槊法,尉迟恭顷刻间三夺李元吉之槊。李建成智尉迟恭厉害,送他成车的黄金意图收买,尉迟恭推而不受,告诉李世民,李世民反而说,我相信你的忠心,你受了又有什么关系呢,正好我们可以多点钱!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率兵进入皇宫,面见李渊,请其将帝位禅让给李世民,李渊只得答应。

    李世民登基后,将尉迟恭封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李靖:

    李靖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演义中,他是能知过去未来、画符为兵的半仙级人物,与虬髯客、红拂女并称风尘三侠。在史实中,李靖既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也拥有战必胜,攻必取的高超作战本事。

    史实记载: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李世民派遣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统率其它将领,率领十余万大军,向东突厥进攻。其时,定襄城由额利可汗驻兵把守,防守严密。为了攻取定襄城,李靖没有采用大兵进行围攻,而是采取了突然袭击的战术。第二年农历正月,李靖率领精锐骑兵三千,从马邑北进,首先出其不意地占领了定襄城南的重要战略据点——恶阳岭。突厥颉利可汗没有想到唐军会如此神速到来,大为惊恐地说:“兵不倾国来,靖敢提孤军至此?”(《新唐书•李靖传》)李靖利用突厥的恐慌心理,暗中派人进入定襄城活动,说服颉利可汗手下的头领康苏密,带领萧后及杨政道一起归顺了唐朝,从而削弱了定襄城的力量,然后,在一天夜晚,李靖带领精兵突然袭击,一举攻破了定襄城。颉利可汗从定襄城逃走。随后,李靖与李世绩、李道宗等人兵合一处,继续对东突厥穷追猛打,最终使东突厥亡国。李世民大喜道:“汉时李陵以三千兵迎战匈奴战败,尚被史书歌颂,李靖仅率三千骑就打得颉利可汗大败而逃,最终灭了东突厥,此举前无古人!”

------------------------------------------------------------

苏定方:

    苏定方在演义中属于智勇双全之人,曾设计使当时的天下最强好汉罗成马陷淤泥,被乱箭射死。

    在演义中,苏定方属于霍去病级的猛将,对外战功赫赫。他先随刘黑闼,后投唐朝。李世民登基后,他受到重用,随主将程咬金征战漠北,屡战屡胜,但大军副将王文度欲争军功,用圣旨夺了程咬金指挥权,号令全军结阵而前,军队失去机动力,寻敌不着,又在破城后杀俘夺财,失了人心,苏定方拒受杀俘之财,劝程咬金拿下王文度,但程咬金没有听从,最终粮尽而回。

    后来朝廷又派苏定方担当统兵大将,进攻西突厥,接连几次打败西突厥。西突厥趁雪远遁,部下多劝其收兵而回,苏定方坚决拒绝。

    《资治通鉴•唐纪十六》记载:会大雪,平地二尺,军中咸请俟晴而行,定方曰:“虏恃雪深,谓我不能进,必休息士马。亟追之可及,若缓之,彼遁逃浸远,不可复追,省日兼功,在此时矣!”乃踏雪昼夜兼行!

    苏定方效法汉时大将霍去病,击败敌人后,昼夜急行追击,深入漠北苦寒之地,打得西突厥连喘口气的机会也没有,最终俘虏西突厥可汗贺鲁。唐朝将西突厥地并为州县,疆土“极于西海”。定方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封刑国公。

后来苏定方还曾袭扰高句丽。随后又率军进攻百济,不出十日,便使百济亡国,为威慑日本、吞并高句丽打下了基础。

------------------------------------------------------------

徐世绩:

    史实中徐世绩的名字,演变极多。大多数史料认为,徐世绩,字茂公(也有说他号茂公,还有说他姓徐,名世,字茂公)。投唐后,李渊赐其李姓,便成了李世绩。古时为尊者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中,也有“世”字,但李世民说,为尊者讳多有不便,以后凡是“世”与“民”不连用者,可不避讳。所以,李世民生前,徐世绩仍叫李世绩,但李世民死后,徐世绩主动避讳,更名李绩。

    徐世绩在演义中,是能知过去未来甚至呼风唤雨的高人,不必多说,在史实中则是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级智将。

    徐世绩早年在瓦岗就是首席智囊,也是一方统兵大将。投唐后,与李靖同征东突厥,拦住东突厥的归路,斩杀并俘获大量东突厥族人。又与李靖联军继续进攻,最终彻底平定东突厥。

    唐太宗进攻高句丽首战未竞全功后,李世绩劝唐太宗以偏师袭扰高句丽,破坏其国力。李世民采纳了这一意见。此后李世绩、苏定方、薛仁贵等将领都曾单独带领精英部队,深入高句丽腹地袭击。

    在唐高宗年间,李绩作为硕果仅存的老将,受到重用,奉命征讨高句丽。这时高句丽国力已经衰退。李绩攻克大行城后,从不同路线前进的各军都同他会合,推进到鸭绿栅。高丽发兵抵抗,李绩等奋力进击,把他们打得大败,追击二百余里,攻下辱夷城,其他各城敌人弃城逃跑和投降的接连不断。契何力先领兵来到平壤城下,李绩军接着到达,包围平壤一个多月后,高丽王高藏派遣泉男产率首领九十八人,打着白旗到李绩军前投降。李绩以礼接待他们。泉男建仍然闭门抵抗,不断派兵出战,但都失败了。泉男建把军事委托给僧人信诚,信诚秘密派人找李绩,请求作内应。过了五天,信诚打开城门,李绩发兵登城呐喊,焚烧城四角,泉男建被俘。高丽全部平定。

------------------------------------------------------------

薛仁贵:

    薛仁贵,唐初有名的战将。贞观末年,太宗亲征辽东,仁贵谒将军张士贵应募,请从行。及大军攻安地城,高丽将领高延寿、高惠真率兵十五万来战,太宗命诸将四面击之。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穿白衣,握戟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大军乘之,贼乃大溃。太宗遥望见之,问其姓名,喜曰:“朕旧将并老,近之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战后封其为右领军郎将。

    其后,又率军平定吐蕃,敌将有三人善射,寻常士卒不敢近前,薛仁贵发三箭,三人俱倒,吐蕃大惧而降。唐军士兵高唱:“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乾封初,高丽大将泉男生率众内附,高宗派庞同善等迎接,并使薛仁贵为后援。庞同善进至金山,为贼所败,高丽乘胜而进。仁贵横击之,贼众大败,斩首五万余级。遂拔其南苏、木底、苍岩等三城。高宗手敕劳之曰:“卿身先士卒,奋不顾命,左冲右击,所向无前。”仁贵乘胜领二千人进攻扶余城,诸将咸言兵少,仁贵曰:“在主将善用耳,不在多也。”遂先锋而行,贼众来拒,逆击大破之,杀获万余人,遂拔扶余城。扶余川四十余城,乘风震慑,一时皆降。仁贵便与李绩会军于平壤城,攻而破之。

    高丽既降,诏仁贵率兵二万人与刘仁轨镇守平壤。此后薛仁贵抚恤孤老,任用贤能;忠孝节义,咸加旌表。高丽士众莫不欣然慕化。